■本报记者 赵琦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和旅游融合是“诗和远方”的牵手相伴。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聊城既有如梦似幻的灵湖秀水,又有黄河文化、运河文化交融的深厚底蕴。立足“建设时尚宜居的美丽新聊城”目标定位,聊城各级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决策部署,锚定“文旅兴市”目标定位,以文旅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积极培育文化旅游新线路、新业态、新形式、新体验,以创新求突破、以改革促发展,积极讲好黄河岸边、运河岸边的“聊城故事”,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聊城作出新贡献。
新线路
构建文化旅游“微地图”
7月20日,2022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正式拉开序幕,来自海内外的130余名嘉宾齐聚聊城。闪耀着红色精神的孔繁森同志纪念馆、风光旖旎的东昌湖风景区、承载数百年商业文明的山陕会馆以及600多岁的光岳楼,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值得一提的是,山陕会馆、光岳楼,是我市积极打造的运河文化风情体验游线路中的重要站点。区域联动、串点成线,依托全市文化旅游资源,聊城正积极规划特色精品旅游路线。
以运河为纽带,聊城将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和利用作为文旅产业的主打品牌,串起了以山陕会馆、舍利塔、鳌头矶、运河钞关、中国运河文化博物馆等为主的运河文化风情体验游,推出了运河美食体验游,运河旅游线路已形成基本框架。
犹记得,2021年9月,山东省体育局、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联合发文,公布了全省9条“2021年‘十一’黄金周山东体育旅游精品线路”,东昌湖景区环湖休闲体育线路位列其中。“南有杭州西子美,北有聊城胭脂香”的美誉声名远播,东昌湖再次引得全国游客纷至沓来。
在聊城的体验是崭新的、全新的、走心的、舒心的、欢欣的……这是“我家门前有条河”2022聊城文化旅游系列活动之“两河之约XIN体验”旅游创新线路产品设计大赛的寓意。“两河”交汇明珠城市——聊城,重点围绕黄河、运河资源开发相关产品,邀请国内重点旅行社及OTA的旅游产品研发团队入聊踩线,依托沿黄、沿河的新景点、新项目、新业态等文旅资源,面向不同市场、不同客群,深度挖掘聊城文旅特色与卖点,以全媒体共振方式加强交互体验,设计推出了一批包含自然生态、人文体验、亲子研学、民俗风情、自驾休闲、康养健身等类别的周边游、深度游、微度假等高品质文旅产品。
暑假是文旅消费的重点时段。今年,聊城针对年轻人推出特色文旅产品。通过时下流行的自驾游、骑行、徒步旅行,打造多条精品线路,沿黄河、金堤河举办“黄金廊道”聊城青年骑行大赛,营造了健康时尚的生活方式,带动了相关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新业态
建设数字文旅“生态圈”
“文旅聊城”抖音号、头条号多次上榜全国地市级文化和旅游新媒体传播力指数单项Top10。2022年5月,“文旅聊城”抖音号传播力指数列全国第2名,“文旅聊城”头条号也获得榜单第10名的好成绩。
经过挖掘整理,聊城在全市构建起文旅资源发布、推广全矩阵,融合微信小程序、微信公众号、官方微博、抖音号、今日头条等,无缝链接各类文旅信息,为游客提供一站式智能化服务体验。
“融”字为先,实现“一部手机游聊城”,是聊城实施文化旅游数字化工程的一个缩影。我市强化科技赋能,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现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卫星导航、5G技术等同文旅产业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大文化旅游设施设备研发力度,提升文旅休闲产品科技含量。
加强智慧文旅基础设施建设,是此项工程的重要一环。我市实施智慧景区、智慧酒店、智慧乡村旅游点、智慧文旅小镇、智慧博物馆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数字化工程,推广景区门票预约制度,实现实时监测、科学引导、智慧服务。建立智慧旅游营销系统,拓展新的旅游营销方式,逐步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网络。
保护、传承、利用大运河文化,是运河沿岸城市的责任与使命。聊城积极推动会通河节制闸群、临清运河钞关等主要文化遗产点段重点公共区域向5G基站免费开放,逐步实现5G网络全覆盖。对大运河沿线资源进行系统梳理采集,积极参与全省大运河文化主题数据库建设,积极构建大运河(聊城段)文化大数据体系。大运河文化,正腾“云”而来。
新形式
打造大河风华“全矩阵”
“2021年底,我们就对2022年宣传推广工作进行了提前谋划,计划通过举办高频次的大型活动,提升关注度。”4月2日,在全市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上,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周江涛道出全市文旅系统的决心。市文化和旅游局以2022大运河主题旅游海外推广季为抓手,注册了“我家门前有条河”品牌,以二十四节气为主线,挖掘黄河流域、运河沿线风俗习惯、传统文化,每一个节气开展一次风俗展演活动,用歌舞、诵读、书画、摄影、饮食等多种形式,采取线上直播方式,弘扬“二十四节气”文化内涵。
活动贯穿全年,年底将形成一首歌、两本书、四场推介、十条线路、百幅书画名作、百件文创产品、百幅优质图片、百条优质短视频,努力实现品牌营销创新突破,多角度展示聊城“两河”文旅资源,记录“两河”之美,讲好黄河运河岸边的“聊城故事”。
“江北水城·运河古都”品牌宣传推介工程,一路高歌猛进。聊城借势“鲁风运河”品牌对大运河(聊城段)的带动作用,深入挖掘聊城运河的文化内涵,积极打造聊城特色文旅品牌。以“千年运河”为整体品牌,以运河城市游、运河旅游产品、运河旅游节庆、运河旅游企业(服务)等重点子品牌,构建大运河文旅的伞状品牌架构。
新体验
培育文旅消费“集聚区”
“行进式夜游+沉浸式演艺”形式,结合灯光秀、现场演出、汉风集市等六大主题活动,7月15日—8月21日,临清宛园重磅推出“光影宛园·畅享一夏”沉浸式大型古风夜游文化活动,打造了一场跨越古今的夜游光影盛宴,进一步培育了运河文旅品牌。此前,从北关街的升级改造,到张扬时尚的“当街”,再到与星星夜话的奇妙露营……夜经济,让千年古城成为“不夜城”。
发展夜间经济、乡村旅游、研学旅游、特色民宿……一直以来,聊城以全域旅游示范区等品牌创建为抓手,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积极引导临清宛园景区、东阿阿胶城景区、莘县燕塔景区、阳谷古城全面完善旅游消费业态。重点打造东阿药王大街、古城“东门里·道个万福”青年休闲街区等特色旅游休闲街区。
今年,我市重点支持东昌府区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培育阳谷县、东阿县纳入创建范围。围绕做强做活东昌古城,继续实施住宅功能转化和精品文旅项目奖励政策,以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城市为目标,引导古城业态调整,丰富文旅消费项目,增加特色民宿、综艺演艺、特色酒吧、沉浸式小剧场、戏曲茶座等业态,建设文创一条街、美食一条街,全力将古城打造成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
沉淀过往,迎来新光。聊城有2500多年的建城史,文化底蕴厚重,旅游资源丰富,推动文旅兴市得天独厚、势在必行。依托黄河、大运河文旅资源优势,聊城将以恒心传承历史,用匠心雕琢文脉,“两河”必会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来源:聊城日报
编辑:徐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