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新闻网讯(记者 李兆宪 郝川)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王向涛已经是参加第二轮驻村“第一书记”了。位于聊城高新区韩集镇的刘望海村是省定贫困村,也是王向涛留驻的第二个村庄。
据了解,刘望海村位于韩集镇的东南,距离镇政府2.2公里左右,现刘望海村共160户,总人口638人,有贫困户14户,20人。村里有耕地1138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村民主要收入来自于种植与外出打工,人均收入约6500元。
去年6月份,王向涛是市委办公室派驻该村的“第一书记”。驻村后,他就立足村情,走访贫困户了解致贫原因,用心用情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经过上一轮的第一书记帮扶,贫困户已经脱贫,村容、村貌出现了明显变化,他了解到现在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集体收入偏低,还不到3万元,缺少长期带动村庄发展的产业。
于是,他结合村里现有的实际情况,下决心带领刘望海村脱贫致富,坚持党建引领的工作思路,抓好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他逐步解决了村党组织生活不经常、不规范问题,细化了党支部组织生活“十个1次”标准。坚持发展党员“十六字方针”,即“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按照“三个倾向于”原则,即倾向于从村后备干部中发展党员,倾向于从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倾向于从一线工人、知识分子和退伍军人中发展党员,现已推荐一名年轻致富带头人参加了入党培训学习。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在王向涛的积极协调下,依靠上级部门的资金扶持,刘望海村胡同和道路已基本实现硬化;旱厕改造以及自来水安装基本完成;村文化广场已建立。同时,还修缮完成了刘望海村村文化活动场所,修建了700多米的下水道,开设公交站点等,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在着手发展扶贫致富项目方面,他十分注重乡村振兴中的产业振兴,为村庄寻求产业发展思路,打造出了“双石”产业。即栽种上千棵石榴树和石墨面粉生产加工两大产业。目前,刘望海村的石榴树已开花结果,所得果实由村民自主买卖,这一部分收入将全部归村民所有;记者采访当日看到,该村的石磨面粉厂厂房也已经建设完毕,石磨设备已安装调试完毕,项目运行所需手续已经全部办完,项目已正式投产。
“有了一个好班子,就不怕一个烂摊子”。农村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得好,村集体就会发展的好。王向涛通过自己最近几年的基层工作经验,摸索出了一条路子,用心用情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村庄变成了先进富裕的新农村,真正践行了第一书记的使命和职责。
本期编辑:顾杨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