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已获票数:7948
进入主界面投票

  李秋玉,女,汉族,1947年生人,聊城市东昌府区闫寺街道冯庄村村民。

  在冯庄村提起李秋玉,村里的人都忍不住要伸出大拇指夸赞。李秋玉今年74岁了,是远近闻名的“好婆婆”。人生七十古来稀,到了这个年纪本该是享福的时候,李秋玉身上却承担着一家人的生活重担。

  半小时生活圈

  早上六点起床为因脑出血导致瘫痪的儿媳王焕荣做饭、洗衣、按摩、擦拭身体、扶着走路......。因儿子傅茂路患有癫痫,不能干重活,李秋玉主动承担起照顾儿媳的重任,自儿媳患病9年来没有出过远门,所有的活动只限于能半个小时来回的“生活圈”。李秋玉的娘家在离冯庄村只有5里的李什,娘家有让她牵挂的80岁哥哥、嫂子。自儿媳患病,李秋玉从未在娘家吃过一顿饭。即便是每年的正月初二“回娘家”的日子,她也是待上半个小时又匆匆赶回家照顾儿媳。“她也是可怜人,从小没爹妈,嫁到我们家后又病成这样,我能体谅她。”儿媳因为患病,对外交流比较困难,婆婆就充当儿媳的翻译官,儿媳的一个眼神,婆婆立马心领意会。

  两元钱赶场集

  闫寺农村大集上各种日常用品琳琅满目。李秋玉东看看西瞅瞅,价格不高的蔬菜在李秋玉眼里也成了“天价”,最后只花了2元钱选择了一块姜。“我自己园子里种了葱,亲戚、邻居再接济点青菜,够吃了。儿媳在家不能活动,买块姜给她熬点红糖水喝,也能增强体质。”虽说蔬菜是够吃了,老人还是瞒着家里人偷偷腌了一缸咸菜。一顿午饭,李秋玉要做两种,一种给儿媳的,一种是留给自己的。为了儿媳的身体尽快康复,李秋玉换着花样给儿媳做饭吃,鸡蛋、蔬菜、水果......而她自己的午餐却只是简单的一碟咸菜。

  黑暗里见曙光

  李秋玉是文盲,从没上过一天学,和传统的农村妇女一样,靠辛劳勤俭持家。面对家里的变故,李秋玉坚持要把孙女、孙子培养成材。儿媳患病时,孙女、孙子都在读小学,家庭的重担压在李秋玉一人的身上,为此她没少偷偷地流眼泪。除了照顾儿媳,李秋玉剩余的时间就放在盯着孩子学习上。“也打过,也骂过,好在两个孩子也懂事,家里的奖状挂满了墙。”李秋玉说。好在两个孩子自强,就像黑暗里的曙光给家庭带来一丝光明。2016年经闫寺街道扶贫办精准识别后,王焕荣一家被纳入贫困户行列享受各种帮扶政策。今年,孙女大学毕业后有了稳定工作,孙子考上了青岛农业大学,说起孙子、孙女,老人充满了欣慰。

  对于婆婆这么多年不离不弃地照顾,王焕荣内心更是无比感激。虽然不能用语言交流,但是婆媳两人的手紧紧地牵在一起。“家和万事兴”,李秋玉就是这样用自己的默默付出为家人带来温暖的爱。她是婆婆,更胜亲娘,她在用自己的言行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