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长申,现任茌平区人民法院专委、冯屯法庭庭长。27年来,他一直在基层法庭工作,累计审结各类民事纠纷5000余件,无一责任错案、无一当事人缠诉、无一信访案件。荣立“个人三等功”四次,“个人二等功”一次,先后被授予“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人民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法官”等荣誉称号。
用耐心、诚心办案,把案结、事了、人和当目标,力求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2005年麦收期间,杨某某及其家人在为死去的丈夫上坟焚烧冥纸时引发火灾,烧毁29户农民没有收割的小麦70余亩。公安机关对案件进行了调查,并对当事人进行了处理。但受灾群众的损失没得到补偿,聚集家人亲友多次到镇政府、县政府上访。
法庭主动参与,将该案纳入诉讼程序。那是8月下旬,气温达40度,任长申带领两名干警对29户村民的受灾土地逐一丈量。当时玉米已经有两米多高,玉米叶子将他们的手臂划伤,汗水一浸疼痒难忍,耀眼的阳光也令人头昏脑胀,但他们没有任何抱怨。
当事人一开始对受灾面积、所受损失存在争议,看到他们辛苦、认真的工作态度,逐渐冷静下来,主动送来毛巾和水。勘验结束后,任长申又召集当事人对勘验结果进行确认,双方对勘测结果予以认可,并就作物损失达成一致意见。然而第二天,他们三个就因中暑挂上了吊瓶。该案判决后,原、被告无一上诉。后被告积极筹款,原告方又主动放弃部分赔偿款,该案履行和解,得到圆满解决。
用细心办案,把案子办成精品案,真正经得起历史和群众的检验
有一起农村土地承包案,被告原是村支部书记,在任期间口头承包集体土地30余亩。因村内新增人口要求分地,村委会要求被告将承包到期的土地交还集体,被告拒不交还。审理过程中,双方争议的焦点集中在承包期限上。村委会称承包期为15年,并有承包时在场的两个原村委会干部作证。被告称自己承包的土地为三级地,比其他承包户的承包年限多5年,也请了两个原村委会干部作证。双方证人人数相等,各执一词,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任长申督促双方继续提交其他证据。被告称自己当干部时有每天做笔记的习惯,可以提供当时的工作记录。经审查,该笔记本从纸质到文字均陈旧发黄,文字无修改痕迹,可确认其真实性。蹊跷的是,笔记本上记录的参加人员、承包费数额等都与双方证人所述一致,仅承包年限处被烙出一个小洞。被告称是抽烟时不小心将烟灰掉在上面烙的。任长申对此产生怀疑,休庭后在明亮光线处仔细观察,发现所烙小洞左上方可见一小竖线,右上方可见一小横线,判断出为数字“15”被烙后所留。被告只好低头认错,承认了事实。
坚守初心,努力让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曾某,河南人,在砖厂打工时,不慎被砖机输送带绞断右手导致截肢。事发后,砖厂负责人只支付了6000元医疗费,欺骗其签订了和解协议,便不再支付其他费用。而曾某住院一天就花光了赔偿款,被迫停止治疗。曾某来法庭时缠着厚厚纱布的伤口处还渗着鲜血,眼神无助又充满期盼。案件处理过程中,被告多方托人说情,送来礼品请求关照,任长申一一拒绝,并向说情人讲明,被告欺骗曾某签订的协议无效,不受法律保护,无论从法律还是道义上,都应该合理赔偿原告。见说情无效,被告威胁任长申“不要胳膊肘往外拐,否则给你点颜色看看”,还指使人连续多日给他家里打恐吓电话。任长申为给家人带来的恐惧和不安感到愧疚,但想起原告那无助又充满期盼的眼神和渗血的伤口,他坚定了公平公正处理案件的决心。
最终,曾某依法获得了6万元赔偿款,事后到法庭送锦旗表示感谢,被告也通过说情人捎话说“任庭长是个好法官,让人打心眼里佩服”!
以人民为中心,在点滴细节中将司法温暖带给每一个当事人
2014年3月,任长申任冯屯法庭庭长后,带领全庭干警努力改进司法作风。在法庭大力推行速裁和简易程序,让老百姓既省时间又省费用。调解过程中,运用他总结的用心巧说、以法引导、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多措并举的“二十字调解法”,解开当事人的“法结”和“心结”。
2020年2月7日,一场离婚纠纷需要开庭审理。但原告及其委托诉讼代理人都住在东昌府区,因疫情防控不能到茌平参加庭审,而本案又是通过公告送达的案件,若申请延期开庭只能再次公告。在征求原告意见后,任长申决定借助信息化手段,采取当事人便于操作的微信视频开庭。通过建立审判人员、书记员与当事人在内的微信群,让当事人对相关证据预先拍照,待开庭视频举证后上传提交,庭审结束传送给当事人开庭笔录,当事人核对无误后在微信群内确认,并及时提交证据原件,整场庭审规范、合法、高效,赢得了当事人的高度赞誉。仅仅30分钟,一场同步录音录像的远程庭审顺利结束。
辛勤的工作,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冯屯法庭2015、2016年度连续两年被茌平县委县政府授予“人民满意基层政法单位”称号,2017年荣立“集体三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