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做好事容易,难的是一直做好事,更难的是能够集结起一支人数可观的志愿者队伍,帮助身边需要帮助的人,点亮一个个暗淡的人生。
“这面墙上挂的是群众送来的锦旗,另一面墙上挂的是党委、政府颁发给我们的荣誉牌匾,一面是群众的托付,一面是政府的信任,这些对我来说都非常珍贵。”11月18日,在茌平区七彩年轮志愿者协会办公室,协会会长朱广彬自豪地介绍说。
2013年10月,朱广彬和几个朋友一起牵头成立茌平区七彩年轮志愿者协会,如今该协会已发展成为有15000名志愿者的公益组织。提起这段经历,朱广彬说:“这并不是多么了不起的事儿,我们只是想做一些有意义的事。”
投身公益事业让他成了“月光族”
朱广彬成立七彩年轮志愿者协会前,和朋友经常到家附近的村庄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看望孤寡老人。
“听说哪个村有孩子上不起学、有老人看不起病,我们组织一下就去了,每次都是几个人凑钱,基本每个月的工资都用来帮助别人了,有时还要给父母要生活费。”朱广彬笑着说。有一次他和朋友去杜郎口镇帮助一位患病的老人,给老人带去了慰问品,临走的时候又凑了些钱给老人治病。老人感激得想要跪下,朱广彬急忙上前搀扶老人,安慰老人要安心治病,他们不久还会再来看望他。“返程的时候已经到了吃午饭的时间,路过一家拉面馆,大家都很饿,但大家兜里都空空的,吃碗拉面的钱都没有。”
虽然成了“月光族”,但朱广彬并没有放弃做公益。“一旦放弃,那些被帮助的人后续就没有保障了,这是我坚持的原因,挺简单的。”朱广彬说,看到得到救助的孩子重返校园、得到帮扶的老人老有所依,看到一个个家庭燃起新的希望,他心中的信念更加坚定。
七彩年轮志愿者协会成立之初,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办公场所,他们常在志愿者家的院子里开会。开展公益活动时,会员的参与度并不高,“有一次我们组织会员去菜屯镇开展活动,因为距离比较远,参与的人不多,我们就给协会成员挨个打电话,询问能否参加,一中午打了50多个电话。”朱广彬说,“后来活动很成功,看到需要帮助的人脸上洋溢的笑容,我们也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
前行路上一心向党
在协会党建办公室里,“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奋斗新时代出彩新青春”等标语传递着红色精神。
“这些标语都是我们党员一起选定的,墙上的图案也都是我们自己设计的。”朱广彬言语中流露出自豪之情。2013年,协会成立时仅有50名会员,2017年协会成立了党支部,到当年12月底,会员增加到3700多人。去年,茌平区七彩年轮志愿者协会党支部被评为聊城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是唯一一个入选的“两新”组织。协会不断成长和进步,朱广彬认为党支部阵地化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更好地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党支部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协会建设了占地300多平方米的党建办公室。在这里,协会每周都会组织党员集中学习,党支部委员定期召开会议对协会党建工作进行讨论。
“志愿者中的党员参加活动时穿的是印着党徽的红色马甲,群众可能不知道我们是哪里的志愿者,但他们知道我们是党员。”朱广彬说,他们每次开展志愿活动,都特意安排党员参加,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精准化”服务社会
“目前,我们协会成立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协会会员中已经有十余人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证,可以为群众提供更为精准的志愿服务。”朱广彬说,成立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后,可以为单位、社区、家庭或个人提供专业化的社工咨询、辅导、社会工作者推荐与培训和各类社工服务,也可承接政府有关部门或其他单位委托的各类社工服务项目和其他任务。
朱广彬推进协会专业化发展,在当前的工作中,茌平七彩年轮志愿者协会和茌平区七彩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发挥出“1+1>2”的效应,承接了我市“金辉助老”等多项重要活动,为社会提供了更为精准和规范的志愿服务,也进一步扩大了志愿服务的影响力。
“我们制定了13项制度,涵盖会员制度、微信群管理制度、财务制度、会议制度、会员保障制度等多方面,确保志愿服务工作更规范开展。”朱广彬说,“现在有些群众有家庭矛盾、夫妻矛盾的都来协会寻求帮助,我们感觉到随着协会的发展我们在群众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因此,提供更加精准、规范的志愿服务尤为重要。”对于今后的发展,朱广彬着眼于常态长效,进一步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探索形成一套良性服务机制,为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