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昌府区,有这样一位朴素的农民工,抗“疫”战场上有他忙碌的身影,建筑工地上广泛使用着他的发明,他自责亏欠了家人,却仍一心扑在了工作上,他就是李振月。李振月出生于堂邑镇教场李村,中共党员,现为山东正泰工业设备安装公司第一分公司的一名水暖班组长,曾获得全国优秀农民工、市劳动模范、爱岗敬业道德模范、聊城最美青年、齐鲁最美青年、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战“疫”中舍小家为大家
今年年初,来势汹汹的疫情打破了李振月同家人团聚的美好计划,拥有11年党龄的李振月毅然投入了疫情防控的工作当中。从封村那天开始,李振月就和村内其他党员一起轮流值守在村子的门口,严控外来人员。除此之外,李振月还跟哥哥一起出钱出力购买防疫物品,第一时间给村里备上了雾炮机、电动喷雾机以及消毒片。
“前前后后花了大约三万块钱吧!”李振月说,“我是全国劳模,是人大代表,最重要的是,我是一名中共党员,必须冲锋在前。为这次战“疫”贡献一份力量,是咱应该做的。”在他的感染下,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成为战“疫”志愿者。那几天,李振月还和哥哥每人交了一笔大额特殊党费2020元。正是多了像李振月一样的党员先锋,才得以让中国在大雪压松之时,不改四季葱茏。
创新工艺只求术业有专攻
作为建筑行业领域的一名工人,李振月以匠心精神致初心,把执着的创新精神诠释的淋漓尽致。离开学校工作以后,李振月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不断钻研建筑工程类知识。天道酬勤,如今在他的手中已经诞生了很多“发明”,经他改进施工的工艺多达40余项,14项被业内沿用至今。这些工艺大大节省了人工、材料,解决了很多行业通病。“改进管道井套管预埋方法”“改进户内冷热水管打压方法”“申请有零地线错检测功能的相序检测系统及相序检测仪”……记者在“李振月劳模创新工作室”中看到,两橱的书籍摆放错落有致,这是他最多接触的地方。
“能琢磨、肯钻研、善学习”是李振月的同事们给他的评价。几年来,他带领施工的眼科医院综合楼、水务集团家属楼、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图书楼、畅博怡情湾等工程荣获“泰山杯”工程奖,为聊城安装整体水平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自称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爸爸
“我确实不是一个称职的爸爸,工作忙起来,顾不上家人,感觉亏欠了他们太多。”每当李振月谈起自己的家庭,对家庭和孩子的亏欠始终是他内心最大的遗憾。
80后的李振月有两个孩子,多年来,李振月每天从早工作到晚,他几乎住在了工地,孩子一直由妻子一人照顾。他也奢望能像普通人一样,多点时间陪陪妻儿。但他更放不下的是工地上那些繁忙的工作。“晚上做梦、说梦话都是工作的事。”李振月说,压力大的时候深夜里躺在床上,清楚听着时钟表针“嘀嗒”声,翻来覆去不能入睡。“如果我们把自己建造的房子当成自己的家,就没有干不好的事。”李振月一直用严格的工作方式要求着自己和同事,“不行就拆了重新做”一句简单的承诺背后彰显着他的责任与担当。十几年来,和他一起共事的同事们都慢慢养成了和他一样的工作习惯。
随着孩子的长大,李振月勤劳的工作作风也得到了家人的认可,李振月的孩子表露了自己的志向,“我以后也要向爸爸学习,成为像爸爸一样优秀的人,给社会做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