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霞,魏庄镇魏庄村村民,性格温婉、乐观。过去十二年张瑞霞用爱撑起了一个险些破碎的家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段不离不弃、感人肺腑的人间佳话。
2008年2月,张瑞霞丈夫王代路因车祸下半身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这个建立不久的小家庭突然就来到了“十字路口”,未来的走向全看张瑞霞的选择:选择离开,年轻的张瑞霞会甩去“包袱”过上轻松而平淡的生活,但丈夫和孩子的未来就充满了不确定性。选择留下,家庭能够保全,但肩头的担子有多重无法想象!
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力,所以事故发生后,亲戚朋友都认为,孩子还小,张瑞霞可能会离开现在的家。也有人委婉地劝她慎重考虑未来的生活。可她丝毫没有顾忌周围人的议论,没有丝毫动摇,选择留下一心照顾丈夫。
这个选择出自厚重的爱,挽救了丈夫的生命。公婆年迈,在丈夫住院期间,她独自一人担起了照顾丈夫的重任,加上孩子还小,住院时的窘境,张瑞霞记忆犹新,她说:“那时儿子刚三岁,所以经常是一家三口全在医院。”起初,王代路无法接受突如其来的意外,整日闷闷不乐。妻子的不离不弃和悉心照料,加上活泼可爱的儿子陪伴,王代路很快就接受了现实,摆脱了最初的焦躁不安。直到现在,王代路还说,妻子不仅是他的看护,更是他活下去的精神支柱。如果不是自己的妻子和孩子,他坚持不到现在。
这个选择来自本心的爱,绵绵长长。每当有人问,每天要照顾丈夫的饮食起居,要背着丈夫爬上爬下,有没有觉得委屈?张瑞霞从来没有埋怨过命运,只是淡淡的一句:“习惯了”。
2017年,张瑞霞的左手小指被切割机切到。当时天色已晚,丈夫王代路赶紧给亲戚朋友打电话把媳妇送去医院,到了医院,医生建议通过手术把手指接起来,这样手会比较美观,张瑞霞却说直接截掉包扎下回家,“家里丈夫孩子还等着我。”最后在医护人员和周围人的劝说下,她才同意做手术接上,等手术结束3个小时左右,麻药不起作用了,她的手指疼痛难忍但却拒吃止痛片,只因医生一句:“吃了止痛片恢复的慢”。在她的心里,自己的这点疼痛跟生活的艰辛比起来根本不算什么,丈夫和孩子才是她心中最大的牵挂。
这个选择,只有张瑞霞知道到底付出了多少。因为需要照顾丈夫、照顾家庭,她没有了自己的一丁点的空闲时间,她说,“自己很愧对双方长辈”。对于自己的父母,她做不到常回家看看,反而是父母经常来看望她呵护她;对于自己的公婆,她做不到日日的嘘寒问暖,反而是让公婆日日操心儿女的生活。其实,她是父母心中最坚强的女儿,公婆心中最感激的儿媳。这几年日子好了,为能方便带丈夫出门,多去长辈那边跑几趟,张瑞霞这个普普通通的妇女,克服困难学开车、学骑摩托三轮车,经常开车带丈夫出去看望老人、串门、散心。
温婉的张瑞霞眼中只有生活的希望。说到感恩,她的眼睛有眼泪在转,她说,当初很多亲戚朋友帮助他们,还有一些不认识的人慕名的帮助他们。他们夫妻二人面对这么多温暖的人和帮助,就下定决心,好好活出个样子。丈夫王代路没有出事前,夫妻两人靠种植大棚,一年到头小日子过得也是有滋有味。丈夫出事后,需要有人一直在身边照顾他吃饭、穿衣、做康复等饮食起居,从那时起,张瑞霞就再也没敢离开过丈夫“半步”。“大棚种不了了,但日子还得过呀,还能干点啥啊”,头脑灵活的王代路知道市场需要包装瓜菜的网套,于是夫妻二人商议,决定从事网套加工的生意。说干就干,他们四处筹钱先买了一台网套机,由于不懂技术,夫妻二人在网套机前研究两夜一天也没能做出一个成型的网套,张瑞霞心里很是紧张,担心网套做不成,可怎么还债怎么生活呀!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四处学习和钻研,他们终于掌握了网套生产的技术。张瑞霞就一天二十四小时开着机器生产网套。经过几年的努力,网套机器也由原来的一台变成现在的五台,机器的生产效率也越来越高,每天可生产3000余包网套,产品源源不断的发往河北、河南等省市,一年能有四、五十万收入,他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改善后,他们就一一的把账还清,有人觉得他们夫妻不容易,欠的账不要了,夫妻二人还是坚持让他们收下。现在,不管夫妻两人遇到什么困难,身边的亲戚朋友都会伸出援助之手。
生活待她或许有失公平,可她却收获了坚强、收获了赞美、收获了乐观、收获了爱与浓浓的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