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昌府区侯营镇侯营村有这样一位老人,无论严寒酷暑,开着电动三轮车拉着108块中国革命史展板,进学校,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宣讲百余场,“流动红色课堂”走遍了全镇64个村,所到之处受到群众和学校师生的热烈欢迎。他就是孩子们口中“故事爷爷”——王忠祥。
王忠祥老人今年71岁,2015年退休后为报党恩、国恩、乡土恩,志愿回到家乡侯营村从事关工委工作。先后任侯营镇关工委副主任,侯营村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王忠祥“五老”志愿者工作室主任,聊城市“五老”宣讲团成员等职。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烈士后代,由于特殊出身和经历,他和家人对党和政府有着特殊的感情,脑海中常浮现党和政府送他参加工作的情景和乡亲们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对他的照顾和帮助,以及党组织多年的培养。
为此,他决心用公益的方式办教育及孝老敬老工作,着力培养孩子们爱党、爱国之心,推动孝老、敬老之风在家乡积极开展。在他和他的团队积极努力下,举办夏令营、冬令营、九九重阳节、祭孔、祭祖、祭先烈活动。在市、区、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设党史、国史课,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及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活动。建立了侯营传承红色基因教育基地,东昌府区红领巾教育基地,举办夏、冬令营,面向农村地区的孩子免费组织他们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学唱革命歌曲,观看红色影片,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文明礼仪、孝道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的爱党、爱国热情。先后有一千余名孩子受到了教育培养,一身正气走出侯营红色大院。
投身公益事业以来,办班经费全由王忠祥自己筹集解决,5年来办班没收过孩子任何费用,2015年开办初期,建课堂投入2.5万元,建党史国史长廊投入4万元,筹办党史国史流动大课堂展板制作投入2万元,建设红色村史馆投入2万余元,家风家训长廊建设又投入3万元......。已经算不清前前后后投入了多少资金,有家人的支持,有义工的支持,有社会各界爱心的支持。王忠祥和老伴都是工人,每月工资2700元,除了生活所需外,退休金全部投入其中,现在没有任何积蓄。
除了自己镇上的红色宣讲,王忠祥应市、区退役军人事业局、团市委、团区委、区教体局之邀,进学校、进机关开展升国旗、唱国歌、争当国旗卫士,英烈故事进课堂活动。在多所中小学讲赵以政、金方昌等英烈故事,使孩子们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孩子们的爱国热情,为区教育局,莘县教育局千余名教师,做了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弘扬老区革命精神专题演讲。为市退休干部做了初心·使命红色宣讲报告。每到一处都引起大家的积极响应。
在讲党史过程中,王忠祥发现了侯营镇,有一批烈士牺牲在开封战役战斗中,牺牲的相当壮烈,于是进行了挖掘整理,和志愿者骑着电动三轮车、三轮车迎酷暑、战严寒,历经三年,行程万里,走遍八县、市(区)122个村庄,在市、区两级退役军人事业局和媒体大力支持下,这项工作终于完成。
2020年9月25日,在区人民政府、区退役军人事业局组织下,八十一位烈士后代家属在开封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祭奠仪式,这一刻,王忠祥等了近四年,他在侯营镇红色大街,专门建立了开封战役英雄纪念榜,以此纪念那些曾经为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奉献一切的人们。国家老促会会长石宝华在到侯营村参观调研时题词:“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勉励侯营英雄村做好红色基因的传承,成为聊城革命老区的重要纪念设施,供我们后代永远瞻仰和学习。
王忠祥同志作为一名“退休不退志”的优秀老党员,古稀之年回到村里发光发热,以赤诚之心和实际行动,践行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铮铮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