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是一座历史厚重之城,至今已有5000余年的历史,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几千年历史跌宕,早已融入聊城人的骨髓,铸就出独特的聊城风貌,孕育着可亲、可敬、可学的“最美聊城人”。他们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用自己平凡的一生书写着崇高的理想。
聊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祝玉潇同志就是这样一位优秀的党员干部。祝玉潇,1980年生人,聊城市节能执法监察支队二级主任科员。自2007年8月工作以来,他总是工作在一线,深入到企业,舍小家为大家。2019年7月被选派为聊城市发展改革委派驻莘县张鲁回族镇马东村“第一书记”之后,他更是扎根在基层,顾不上年幼的儿子和年迈的父母,常驻莘县张鲁回族镇马东村,把精力都放在村里,在长期的工作中,贴近百姓,艰苦朴素,作风扎实,赢得了全村人的肯定。
庚子新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冲淡了本应属于新年的喜悦和狂欢。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祝玉潇同志深深牵挂着马东村的村民们。在当时没有要求返岗的情况下,他主动请缨,告别年迈的父母和妻儿,毅然奔赴一线,积极投身马东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与村党员干部齐心奋战,构筑起马东村群防群治的牢固防线。
为了解决村内防疫消毒的问题,在当时消毒物资紧缺的情况下,他积极协调阳谷一家化工企业捐赠给马东村100公斤84消毒液。因为疫情期间管制了交通,县域之间没有了公共汽车,消毒液无法正常运送。在此情况下,祝玉潇租了一辆车赶到阳谷县内直接将消毒液运回村里。回村后,他又马不停蹄地明确5名疫情防控员,向大家讲解消毒液正确使用方法,确保村中每日定期消毒,不留死角。
在疫情防控期间,他走遍了马东村的每一条街巷。在村街道上宣传着疫情防控知识,劝阻上年纪不戴口罩的村民回家。很多村民不理解,觉得疫情离自己很远,总认为没大事儿,祝玉潇总是耐心给老百姓讲解做好防护的重要性,直到把村民都劝回家去。有一次,一位老党员出门忘记戴口罩,祝玉潇将自己口袋里仅剩的一个口罩送给了他。
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祝玉潇同志冲在一线,他组织村全体党员在村主要路口设置防疫检查点,24小时管控出入车辆和人员,全力疏导劝返外地车辆,真正做到了里不出、外不进。他召集村民志愿者,带头入户排查摸底在外务工返乡人员,宣传防疫知识,劝导返乡人员在家自我隔离。他和村“两委”干部一起加强巡逻,严防人员聚集,坚决阻断疫情传播风险。他带领志愿者走遍了全村的大街小巷进行消毒,确保不留死角,每天消毒面积达35000平方。他主动请缨在村委会值班,在防疫检查点守夜,当元宵节夜晚家家户户闭门团聚的时刻,他依然坚守在岗位上惦念着远在聊城城区的亲人。他主动捐款1000元,为村民志愿者和执勤值班人员购买防疫物资、安排伙食,减轻村里的负担。疫情期间,村里的圣女果滞销,祝玉潇又主动联系单位领导同事、动员身边亲朋好友,利用微信多次发出认购马东村农产品的倡议,组织我委干部职工和亲朋好友团购马东村因疫情原因滞销的圣女果,近6000斤圣女果很快售罄,解决了农民蔬菜积压。春耕来临,他立足疫情防控的新情况、新变化,第一时间将主要精力放到了春耕的恢复生产当中,组织村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开展农业生产,确保不误农时,保证了农民的增收和农业的丰收。
作为下派“第一书记”,疫情防控期间祝玉潇一直吃住在村里,数九寒天,他的心依旧是火热的。他坚守岗位,守护村民,在危难时刻彰显了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勇担使命。
有人曾经问他,当时疫情这么严重,路都封了,大家都待在家里,你为啥还要回去?祝玉潇说:“封村封路不封心”。就是靠着这样的意志和决心,他舍“小家”,顾“大家”,不惧风险、坚守岗位、无私奉献,用最美“逆行”向疫情宣战,团结和带领村“两委”干部全方位开展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筑牢马东村疫情防控的坚强堡垒,使得全村防控工作始终在有序、高效的状态下运行。他用勤勤恳恳、日日夜夜的坚守,换来全村乡亲的支持和响应、换来一村百姓的平安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