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已获票数:22433
进入主界面投票

  沈景敏,东阿县铜城街道退休干部,78岁,是一位有着48年党龄的老党员。多年来,他以实际行动认真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服务群众奉献自己。退休后继续发挥余热,他成立“沈景敏工作室”,积极助力基层治理、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传承红色基因、传习地方优秀历史文化,赢得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誉。先后被评为“全市两学一做先进个人”“全市国防教育先进个人”“东阿县优秀共产党员”。

调解家庭矛盾.jpg

  合格的共产党员

  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是沈景敏的人生之本,是为人处世的目标,是办好每件事情的动力源泉。在岗时,他尽职尽责,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处处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多次荣获省市先进工作者、县镇模范干部称号。退休后,他坚持退休不褪色,离职不下岗,党徽始终挂胸前,时刻提醒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他的“每日三问”问了数十年,一问我是谁?二问为了谁?三问啥作为?“我是谁,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要做一个对别人对社会有用的人,给党增光添彩;为了谁,为人民过美好日子,为民族复兴、实现共产主义;啥作为,一切言行都要符合社会主义文明道德,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有利。”退休后的沈景敏就是凭着这股精神,坚持听党话、跟党走,从身边小事做起,随时随地爱心奉献,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他给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上党课,并自己编印了“党员登记表”等革命故事,讲给青少年听,为关心下一代成长,传承红色基因做出积极的贡献。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他在做好自己和家人的防控工作,帮助社区搞好宣传发动和劝阻工作的同时积极向防疫前线捐款1000元,并组织老同志们给防疫前线的英雄们写慰问信鼓劲加油。

  社区关系调解员

  习近平总书记说:“要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家和万事兴,家兴国就兴。为充分发挥他作为模范党员干部的示范带动作用,2016年,铜城街道办事处在立信坛社区创建了“沈景敏工作室”。利用这个平台,他深入家庭、单位走访座谈,征集社情民意,把政治时事、法律法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进行宣传普及,认真处理每一件民事案件、化解每一起矛盾纠纷。在他的影响带动下,社区里争财产的不斗了,离婚的和好了,打架的平息了。他说这些都是小事,但就是解决了这一桩桩一件件的小事,促进了家庭邻里和睦,营造了社区平安稳定。

  环境保护宣传员

  沈景敏家住在社区的一栋老旧居民楼,没电梯、没物业,没专人打扫垃圾。他想起了墙上写的大标语:“环境卫生,人人有责”。自己是党员干部,应带头尽责任,就自动当起了义务环保员。自备工具,利用早、晚、双休日定时捡,来来回回随时捡,已近耄耋之年的沈景敏老人把每天一个半小时清扫垃圾的全过程当做锻炼身体的一种方式,还编了一段顺口溜,边唱边干:“我是环保员,责任记心间,抬腿快步走,睁眼仔细看。伸手抓得准,腰背灵活转,蹲下又站起,锻炼要全面。垃圾清干净,思想换新颜。简单平常事,贵在不间断。快乐又健康,美化好家园!”他的坚持让大家看到了效果,很多小区居民自觉地打扫门前卫生,想扔垃圾的也不扔了,还主动送到垃圾箱去。还有的帮他捡垃圾、送垃圾袋,保护环境意识提高了。特别是小区人热情地给他打招呼!问好!孩子们亲切地喊他一声“老爷爷!”一张张笑脸,一声声呼唤,再看看洁净的地面,沈景敏心里甜滋滋的。有一种说不出的幸福感!

  历史文明传递员

  历史文明是中国的灵魂和精髓。沈景敏家有一棵古槐,高大粗壮,枝干挺拔。树身上有龙形,树下洞内住着红白两条龙(蛇)。根据《县志》和老人自己从树下挖掘出并献给县文物馆的宋代香炉记载,古槐距今一千多年,饱含着古东阿、古铜城的历史文化,所以称“千年龙槐”。沈景敏家世代守护,已是十八代了。经由沈景敏精心护理,2000年3月,枯木逢春,长出新芽,树根四周长出7棵小槐树,以泰山石围栏,打造“七子抱母”槐,成为当地挂牌景点。沈景敏以古树为基,与县史志办合编了历史读本“龙槐故事”,实现了对东阿历史文明的有效传承。此外沈景敏义务参与《东阿史志》《人物》《年鉴》《传说故事》等书的编写。2015年,还以顾问、特邀编辑身份主持编写了《新城街道志》,近20万字。在疫情期间,他居家90天写完了《东阿县抗日根据地志》和《东阿县解放区志》两本历史文献,进一步丰富了东阿历史文化。

  “退休不褪色 最美夕阳红”!二十年的退休生活,沈景敏依旧风雨兼程。群众认可了,周围的赞许也多了起来,但他从来没有自我陶醉,依然执着地投入到他热爱的事业当中。他就是这样一个永远也闲不住的人,一个永远忙忙碌碌的人,一个用实际行动诠释“党员”二字的真正意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