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聊城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流传着这么一句话“有困难找燕姐!”这个大家口中的“燕姐”就是市不动产登记中心申请受理科负责人栾桂燕。
从“门外汉”到“内行人”
2016年4月,根据机构改革要求,我市成立了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栾桂燕从原市住建局来到了市不动产登记中心,担任申请受理科负责人。由于是新成立的部门,各项政策规范需要制定,各种工作需要筹备,遇到的很多问题没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千头万绪的问题摆在面前,但是栾桂燕丝毫没有退缩,她凭借着自己20年的房屋工作经验和“越是困难越要往前冲”拼劲,白天在一线窗口为群众办理登记手续,晚上回家后翻阅查找各种与不动产登记有关的法律法规资料,认真学习上级有关要求和其他地市不动产登记工作的经验做法和问题解决方案,日积月累的学习,让栾桂燕从“门外汉”成为不动产登记业务的“内行人”。
舍“小家”为“大家”
很多群众第一次办理不动产证书时,由于不熟悉、不了解工作流程和所需材料,经常会出现不满意的情绪,有的甚至对窗口工作人员大声斥责。每当这时,栾桂燕总会第一个站出来,不厌其烦地为办事群众解疑释惑、讲解政策,帮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解难题,减少群众的办事压力,每一位被她接待过的群众都是带着问题来、带着满意归。其他同事在窗口工作都是一坐一整天,而她经常是一站一整天,有时候口干舌燥都来不及喝一口水。哪里有困难,哪里就会有她的身影。渐渐地,“有困难找燕姐!”成了大家的口头禅。而面对大家的夸赞,她总是笑呵呵地说一句“为人民服务”。
2017年是不动产登记工作任务最重的一年,也是栾桂燕家庭生活负担最重的一年。在工作上,虽然各项业务流程已经理顺,但也积压了不少业务。为了更好地服务群众,让群众尽快领到不动产证或证明,她经常带领一线同事们加班到晚上10点多。有一次,市里一家重点企业急需资金,需要拿到不动产证明后银行才能放款。为了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她主动联系各科室工作人员,带领大家加班到凌晨3点,直到办完所有手续才拖着疲惫的身子才回家。她和同事们的敬业精神,让企业负责人深受感动,也得到市政府领导的充分肯定。但生活中,栾桂燕却常常因为没有尽到照顾家人的责任而内疚。这一年,儿子即将高考,学习压力很大。但由于自己工作太忙,她经常没时间为孩子做饭,和孩子坐下来聊聊天、谈谈心更是成了奢望。“不动产登记涉及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加班是常态。大家都在拼命干,有人带病坚持工作,有人带着孩子加班加点,我作为科室负责人,更要带好头、作表率。”栾桂燕经常这样说。对栾桂燕的“拼命三郎”精神,家人也十分理解,儿子经常自豪地对同学说:“妈妈是个工作狂。”
疫情防控的“急先锋”
2020年1月21日早晨,栾桂燕像往常一样浏览早间新闻。当看到有关疫情的信息后,她敏锐地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不动产登记中心人员密集,每天要接待上千人次,万一有人感染后果不堪设想。想到这,她没吃完早饭就赶紧奔向单位赶,边跑边向领导汇报情况。听到她的汇报后,单位第一时间安排人员购买防护用品,第二天,职工们就戴上了用于防疫情的口罩,并劝导办事群众戴上口罩、做好防护。疫情期间单位缺少医用防护物资,她第一时间联系医院和药店,为窗口一线工作人员购买了防护服、护目镜等防疫物资。
由于疫情防控需要,人员面对面接触少了,但优质服务不能断档。栾桂燕带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创新服务手段,第一时间通过微信服务、掌上办事、“不见面”业务咨询等多种方式,为群众办理业务、解决难题。全市推行办理不动产证书返还消费券政策以来,前往不动产登记中心办理业务的群众天天爆满。为了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办证难的问题,她跑上跑下,不小心摔断了两根肋骨,医生嘱托她在家好好休养。但面对巨大的业务量,栾桂燕只在家休息了一周就继续忍痛坚持工作。在她的带领下,全体不动产登记中心窗口工作人员每天接待群众上千人次,解决了无数疑难问题,获得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栾桂燕参加工作已经20多年,无论在哪个工作岗位,她始终牢记使命,始终冲锋在为群众排忧解难的第一线,哪里最需要,她就出现在哪里;哪里有急难险重任务,哪里就有她的身影。她的敬业精神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连续被评为优秀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最美国土人”等称号,并在今年的“聊城好人”评选中,被评为第24期“聊城好人”。
2020年是栾桂燕工作的第24个年头。面对未来的挑战,她对同事们说:“服务群众没有止境。只要真正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办,群众就会理解我们、支持我们,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