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情
已获票数:15902
进入主界面投票

2019年6月,聊城市行政审批服务局督查考核科副科长王洪礼受组织选派,到东昌府区堂邑镇教场李村担任“第一书记”。一年多来,他精心谋划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多措并举提升村民劳动技能,走出了一条富民兴村的新路子。

教场李村靠近水库,人均耕地不足半亩,周边村庄盐碱地多,难以通过土地流转发展规模经济。王洪礼就把心思放在了“技能经济”“指尖经济”上,盘活人口和劳力资源,不断增强村民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开展技能培训,推动务工就业。2020年7月,王洪礼积极协调市人社局,邀请市劳动就业培训中心对村民进行专业技能培训。8月3日,以“精准培训送技能,双联共建助振兴”为主题的第一期村民技能培训班正式开班,主要以中式面点制作和烹饪技能为主,培训期7天,参加报名村民44名,符合注册登记条件的31名村民取得了职业技能培训证书,拓宽了外出务工就业的渠道。

借力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品。借助毗邻孔繁森培训学院地理优势,鼓励村民种植、雕刻“红色主题葫芦”。发挥龙头带动作用,鼓励村里的葫芦种植专业户向雕刻“红色主题葫芦”方向发展。截至目前,村里添置了葫芦电子雕刻机,形成了手工雕刻和机器雕刻两大系列,推出了10余款主题产品,搭上了聊城“红色旅游”的“顺风车”。

引进成功经验,打造“指尖”产业。教场李村属于北方传统粮食种植区,有大量的秸秆、玉米皮,周边的盐碱地还适合种植杞柳,有发展手工编织的物质条件。手工编织不受时间、地点限制,村里留守的妇女、老人都能做。11月初,王洪礼多方联系,邀请到了济宁市乡村振兴合伙人、柳编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刘玉荣老师,开展了为期12天的“巧手荟萃、编织幸福生活”免费手工编织技能培训,教出了一支30多人的手工编织队伍。首期编织的样品挎包、腰枕等样品已分别发往莱州、济宁,销售商验收通过后,就可以形成一个稳定的产业。

组织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以集体经济组织股权登记证做为出资,成立了聊城市东昌府区事必成劳务服务有限公司,组织备案务工人员20余人,统一安排村里务工人员到柳园社区物业公司就业。同时,积极为贫困户和贫困家庭争取公益岗位5个,可以为贫困家庭每月增收600元,提升了贫困家庭的生活水平。

让有技能的村民走出去、让传统的产业提效升级、让现有的资源形成产业、让富余的劳力资源变成收入,王洪礼带领教李村走出了一条综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道路。

“这还不够,还得进行产业升级。我们计划成立‘东昌府区巾帼编织专业合作社’,走‘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按照以点带面、逐步扩大的发展路子,帮助村民实现居家就业和就近就业”,王洪礼说。

近日,王洪礼带领手工编织培训班的优秀学员,赴滨州市博兴县湾头村和烟台莱州三益工艺品有限公司考察学习,并与莱州市三益工艺品有限公司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教场李村的手工编织产品将更进一步地推向市场,教场李村的富民兴村道路也将越走越宽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