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受父母的熏陶,养成了正直、坚韧、善良、乐观的良好品格,在丈夫眼里,是一个好妻子,相夫教子,持家有道。在双方父母眼里,是一个好女儿、好儿媳,知书达理,懂事尽孝。
一、牢记党章,奉献让生命更有价值
爱是与生俱来的,在血液里流动,在骨子里结晶,它源源不断的由心而生,永不枯竭,只要人人都愿意奉献一点爱,就如甘霖沐浴大地,人间处处盛开幸福之花。从2013年开始,从朋友那里得知有个学生家里非常贫寒,于是去了这个学生家里,看到了这个孩子家徒四壁,甚至凄凉到极点,孩子从小失去了父亲,母亲抛弃了孩子改嫁他人,不知道去向,现在跟着将近七旬的爷爷奶奶生活,爷爷奶奶仅靠种地和平时打点零工来维持生活。看到这样的情况,以免孩子有后顾之忧,便想助孩子完成学业。校方证实常庆泉同学确实是品学兼优的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面临缀学的可能。本着“绝不能让这个孩子断送前程!”的想法,从2013年至今一直在资助和关怀着这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目前已经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初中生。
二、孝老爱亲,亲情让家庭更加和睦
家里有一位95岁高龄的奶奶,自2007年开始,因糖尿病并发症导致奶奶右脚溃烂,常年卧床不起,生活起居全在床上。因为父母身体也不好,弟弟又在部队不能照料家里,照顾奶奶这一重任便成了每天的“必修课”,这一照顾,就是十年。每天工作之余,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赶回家里,帮老人换纸尿裤、擦拭身体、收拾卫生......这些事已是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10年来从没间断。除此之外,最常做的事就是开车到100多公里外的地方接大夫为奶奶换药,为了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老人身体的伤害,一直用药方进行治疗、护理,这是一个繁杂漫长的过程。在持久的精心照顾下,严重的糖尿病足,10年来没发生过二次溃烂。日常生活中,时常给奶奶买她爱吃的小零食、经常性的购买尿不湿、换药用的一切医疗用品,已经成了“日常性工作”,不用家人和大夫提醒,就知道缺少了什么。老人每当提及此事,总忍不住流下幸福的眼泪:要是没有俺闺女的照顾,怕是早已不在人世了。
百善孝为先,这种行为感染了邻里群众,促进了邻里关系,在周边形成孝老爱亲的社会氛围。
只要我们始终坚守自我职责和义务;坚定对家庭的信念,不抛弃,不放下,把为人女、为人妻、为人母的责任,做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的平凡而又平淡的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就会让孝老和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